成都图书馆·成都数字图书馆

常见问题
在线留言
客服QQ
微信:cdclibwx
咨询台     028-86130651读者续借  028-86122628数字资源  028-86129091
返回顶部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联盟
成都市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学会工作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简介业界动态

“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探析 ——从资源建设到服务能力的转变

2017-01-06 11:27:182995浏览量

“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探析

——从资源建设到服务能力的转变


刘  伟

(成都图书馆)


摘  要:文章介绍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互联网+”时代对公共图书馆的相关启示,并就“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面临的转型和变革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  公共图书馆  资源建设  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新技术、新业务、和新生态的发展,各个行业正在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创新融合,来到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时代。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在线游戏、在线旅游、在线教育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因此“互联网+”在公共图书馆也势必会掀起一场改革的风暴,对公共图书馆的普及、运营和发展等方面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概念和内涵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的发言。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表达了对经济社会创新的建议和看法。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战略的本质内涵是“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通讯技术可以无所不在,不仅可以改造所有的产业和行业,颠覆创新的范式,而且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模式。“互联网+”的本质特征是跨界、开放、变革、融合,这些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4G、5G等信息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早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无所不在的信息社会已经来到!”

二、“互联网+”对公共图书馆的启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和阅读方式也已越来越多样化。我们的公共图书馆,迫切需要升级转型,改变原有的服务方式,引入“互联网+”思维,不断顺应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跟上当今读者的转变,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互联网+”的无所不在的本质内涵给我们的启示是,今天的公共图书馆同样需要互联网战略和互联网思维。公共图书馆界也早已在和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通讯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融合,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图书馆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从实践层面来说,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包括“资源”、“服务”和“管理”等诸多层面都尚未真正实现真正的转型。笔者认为,当前“互联网+”公共图书馆的主要目标还是实现从资源建设向服务能力的转型。“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应该更多的关注能为用户做什么,帮助他们解决了什么,而不仅仅只是借几册图书,听两场讲座。因此我们都要有危机感,需要重新定义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在传统的图书馆基础上实现转型与超越。

三、如何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和变革

(一)载体形态,要更多的从纸本资源走向数字资源

当前,很多人对纸本图书还有感情,这种情况可能今后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当我们的图书出版越来越偏重于数字化,当我们的媒介,比如手机、PAD界面越来越友好,我们的图书馆就要越来越适应这种数字化的转变。今后的趋势可能会越来越走向数字出版,作为公共图书馆必须关注这个问题,并及早的转型。我们的公共图书馆既要有纸本图书的“历史弥香”,也要有数字资源的“新鲜体验”,才能适应需求,适应趋势。另外,公共图书馆需要插上新技术的翅膀,推出更多的APP客户端或电子书借阅,将各种经典优质内容和热门读物,与快速新媒体融合,让两者相互激发。

(二)服务范围,从固定用户到移动用户

现在的用户越来越喜欢通过手机获取他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据工信部2015年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手机上网用户已有8.5亿户,这个数据说明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要跟随、适应这样的变化和需求,现在国内公共图书馆关于移动端的服务也越来越丰富:参考咨询、检索、微博、微信、移动数字图书馆、移动视频等都实现了移动互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家图书馆推出的“掌上国图”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三)服务方式,从用户走进图书馆到图书馆走近用户

传统图书馆的模式是馆员在图书馆坐等读者上门,扮演的是信息中介的角色,在资源和用户之间只是起到了桥梁和沟通的作用。而今后,公共图书馆需要更好的贴近读者,将图书馆流动起来,面对城市中流动的人口和空间布局,铺设“移动图书馆”,组织形式多样的图书“漂流”活动,让图书走进社区、商场和轨道交通等公共场所,进入市民家庭、广场公园、咖啡屋、娱乐空间和广播电视节目,让我们的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一所“无墙的大学”。

(四)服务手段:从人工到借助于工具

今后,图书馆的各种工具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不仅要有理念,更要有工具。公共图书馆要把开发工具和购买工具相结合,有能力的馆自己开发,没有开发能力的则购买工具。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部门需要特别重视工具的购买,而不仅仅是文献资源的购买,当一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已经基本满足需求的时候,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从大量的资源中找到对用户有用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包括信息导航工具、搜索引用工具、检索工具、专利工具等等,当我们越来越多的文献资源主体是数字资源的时候,那时我们对工具的依赖将越来越强烈,所以,我们要有资源同时也要有工具对这些内容去挖掘和分析。

 

(五)物理图书馆:从场所变为多功能空间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图书馆转变为复合型图书馆。有那么一部分的读者就是因为单纯的喜欢图书馆的氛围而走进图书馆来,因此我们的公共图书馆要为这些喜欢来到图书馆的读者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服务,要从比较单一的功能场所转为多功能空间,比如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等,能够满足用户不同的需要。当然,终极目标是将我们的实体图书馆真正打造成满足人民多元精神需求的“第三空间”。

结语: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驱动当今社会变革的不仅仅是无所不在的网络,还有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公共图书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的公共图书馆必须要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运用“互联网+”战略去主动服务读者、以及实现全天候的服务,不断努力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参  考  文  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sfemkUCjWYw7OsdEn7DgQGWzxIeSohEP_UAM7LnwfXTO 

IQ_6Z2wqx-hSzZKH06XEInFtzlWgQp5zE0USouiAEq百度百科“互联网+”

2.喻华林,熊菊敏.读者导向下的图书馆服务与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2,5(11):73-76.

3.唐吉深,谢珍暖.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探析[J].硅谷,2010(22).


作者简介:

刘  伟  成都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