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图书馆·成都数字图书馆

常见问题
在线留言
客服QQ
微信:cdclibwx
咨询台     028-86130651读者续借  028-86122628数字资源  028-86129091
返回顶部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联盟
成都市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学会工作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简介业界动态

珠江三角洲与成都市成华区基层图书馆 “临界水平”调查

2017-01-06 11:27:102612浏览量

珠江三角洲与成都市成华区基层图书馆

“临界水平”调查


彭红梅

(龙泉驿区图书馆)


摘 要:城市基层图书馆作为能就近为市民提供基本文献信息服务的知识加油站,需要达到“临界水平”,即图书馆能够形成持续吸引公众利用的保障水平,也就是说,资源、服务和资金的保障能持续达到市民的基本需求,方能不负众望,持续具有生命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职能与使命。

关键词:城市基层图书馆 临界水平 调查


The breakthrough point research of the basic level

Libraryin Zhujiang river delta and Chenghua district of Chengdu

Peng Hongmei

(Library in Chenghua District Chengdu,Sichuan Chengdu 610000,china)


Abstrac:As the knowledge''gas station''of basic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citizens,civic basic libraries need to reach the “breakthrough poin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se libraries ought to be able to create guarantee to attract usage of the pubic continuously.[1] In another words,when the guarantee of resources,services and centripetal force are capable of satisfying basic demand of citizens continuously,these libraries will not let anyone down,and have vitality,cohesion,and centripetal force constantly.After that,they can fulfill its obligations and functions.

Key words: urban basic level library  breakthrough level  survey


李国新教授在2010年一文中提出了“临界水平”的概念,他说:什么是“临界水平”?就是图书馆能够形成持续吸引公众利用的保障水平。国际图联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标准是:在最小的行政区内,普遍适用的总标准是每个居民2册书。图书的年增加量每1000人至少250册—300册。50种报刊是图书馆必备的基本收藏量,较合理地数量是每1000人10种报刊。

目前,国内还未对公共图书馆的“临界水平”制定统一的标准。6月底,笔者怀揣对城市基层图书馆“临界水平”的种种疑问出发到国内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珠江三角洲,意欲找到笔者所在成华区基层图书馆如何达到“临界水平”的满意答案。十分感激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佛山图书馆、东莞图书馆、越秀区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福田区图书馆领导与同仁的理解与支持,让笔者获得十分珍贵的资料和顺利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圳,“让城市因为爱上阅读而受人尊重”;东莞,“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几层楼高的巨幅标语就悬挂在大都市图书馆建筑的显著位置,惊叹公共图书馆现代化的、艺术感极强的建筑和设施设备及无限人文的关怀,身为图书馆人的自豪感与使命感也不断累积。在东莞市的万江街道分馆、福田区的莲花街道图书馆和福新社区图书馆,观察到由读者阅读而形成的浓郁的文化氛围,身临其境,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图书馆之城”将城市居民与各级图书馆(室)融为一体,就如在自家的大书房内看书学习、怡然自得。那里的基层图书馆与笔者所处的成都市成华区基层图书馆(室)相比,似乎更多了些灵气,正因为有了这些灵气,也才能持续吸引到城市居民的喜欢与依赖。

一、珠江三角洲与成华区基层图书馆情况对比

成华区是成都五大主城区之一,面积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4.08万,下辖14个街道办事处、105个社区。按照成都市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2009年)的精神,需要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中心)标准化建设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成华区所有街道和社区的基层图书馆(室)应运而生,做到了遍地开花,一个不漏的建成并开放。2013年6月,成华区图书馆实现了在成华区14个街道和6个社区进行图书借阅的“一卡通”制度。2014年4月,成都市实现了主城区市区、区区之间的通借通还,2015年7月,成都市及成华区共21个区市县(包括成都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开通用身份证免押金通借通还图书,极大地方便市民的借阅需求。

地区 基层

图书馆(室) 馆舍面积(图书借阅、电子阅览、多媒体室)(平米) 开放时间(每周) 图书数量.报刊数量

每年文献增加情况 专职人员数量(人) 年进馆人次(成华区包括借阅图书、上网和读者活动人次,珠江三角洲不包括)(2014年)

成都市成华区 二仙街道分馆 270 49小时 图书17000多册.杂志30种、报纸20种.(没有保证每年增加和定时流转。图书更新跟不上。) 2 14500

跳蹬河街道

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 280 49小时 共计2326册图书.杂志20种,报纸10种。(没有保证每年增加和定时流转。图书更新跟不上。) 2 8400

双林中横路

社区图书室 100 40 2000册图书,报10种,刊10种 兼职1人 1200

珠江三角洲 东莞图书馆

万江街道分馆 5000 56小时 藏书7万册,期刊150余种,报纸60余种。每年仅购图书的经费是10多到20多万。 12 180000

深圳福田区莲花街道图书馆 200 60小时 藏书14886册,期刊128种,报纸33种。每年购书不少于4万元。 2 38900

深圳福田区福新社区图书馆 100 54小时 图书5800多册,期刊100种,报纸20多种。每年购书不少于2万元。 2 22900

从表中看出,成华区基层图书馆(室)利用情况不是太好。

笔者考察到的珠江三角洲图书馆,东莞和深圳都建设了“图书馆之城”,实行了总分馆建设与管理,总馆无论与街道图书馆还是社区图书馆,不仅一卡通借通还,在馆舍面积、服务时间、图书和报刊数量及年增加数量、专职人员数量、年进馆人次都有统一的要求,总馆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证下,为了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市民的阅读便利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与努力。规范的服务,充足的、不断更新的资源使大众读者走进基层图书馆并信赖基层图书馆,基层图书馆得到很好的利用,社会价值得到极大的发挥。

二、基层图书馆“临界水平”分析

就公共图书馆而言,它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馆舍的建造与布局,对外开放的时间,年接待人次,居民的阅读需求,文献出版的年限和数量,每年文献增加的比例,专职人员数量和素养,服务公众的种类和品牌等等。如果这些条件的参数低于一个标准,也就是在图书馆的“临界水平”以下,那么,该公共图书馆就缺乏对大众的吸引力。

城市基层图书馆作为能就近为市民提供基本文献信息服务的知识加油站,需要达到“临界水平”,即图书馆能够形成持续吸引公众利用的保障水平,也就是说,资源、服务和资金的保障能持续达到市民的基本需求,方能不负众望,持续具有生命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图书馆的职能与使命。

《深圳市基层图书馆(室)建设必备条件》(表2)、《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标准》(成文发〔2012〕61号)对基层图书馆(室)的标准进行了规范,这些标准是专家学者通过大量辛勤的实地调查和数据研究得出的结果,是对基层读者的一个需求保障标准,笔者看来就是基层图书馆“临界水平”。成华区作为全国先进文化区,在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对基层图书馆的建设也探索和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首先,在馆舍新建与实施设备方面不断更新,室内面积不断增加,越来越高大上;其次,在落实了“通借通还”的制度后,如果算上共享区图书馆的30万册藏书,街道图书馆的图书人均占有率远远超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西部标准:人均拥有0.25册。以二仙分馆为例,成华区二仙街道常住人口5.11万人,二仙分馆17000册图书,如果算上共享成华区图书馆的30万册图书,平均每人拥有6册多,硬件达到了临界水平;如果不算上共享,二仙街道分馆的图书是人均拥有0.33册,也达到了0.25册的标准。而二仙在成华区是独一无二的;跳蹬街道的文化活动中心、双林中横路社区图书室才是一种普遍的情况,人均拥有图书基本是0.046册、0.17册,成华区基层街道图书馆二仙分馆读者到馆阅读纸质和电子版的人次为每天10多人次,在所有街道图书馆中遥遥领先,然而,离区政府制定的人均年到馆标准0.25次,实在很遥远,相对于成华区图书馆的人员爆满,座无虚席的情况,相对于深圳福田区莲花街道图书馆、福新社区图书馆的每天100多人次、60多人次的人流量,我区基层图书馆(室)的人气低落,没有达到“临界水平”。

三、建议与措施

有了政府的硬性指标,成华区基层图书馆(室)利用率还是比较低下,未达到“临界水平呢”?究其原因,笔者把它归结为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基层图书馆(室)纸质图书、报刊的数量、种类偏少,更新不及时,后续跟不上,无法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激发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基层图书馆(室)的服务比较单一,不太容易聚集读者的关注;三是对读者的真实需要缺乏必要的了解,难以对症下药,实现基层图书馆(室)的真正意义。所以,要达到基层图书馆(室)的“临界水平”,应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法律、政策保障

表2 深圳市基层图书馆(室)建设必备条件[4]

馆舍面积.阅览坐席 电子阅览室电脑数 专职员工年购书费 总数量.年更新数量.报刊数量 年进馆人次 评估总分得分

一级馆 1000平米.150个 30台 6人.8万元 4万册.2000种.200种 8万人次 80

二级馆 600平米.100个 20台 4人.4万元 2.5万册.1000种.150种 5万人次 70

三级馆 300平米 20台 3人.4万元 1.5万册.400.

150种 3万人次 60

达标图书室 100平米 10台 2人.2万元 3000册.报刊120种 1万人次 50

这个表(表2)是2010年开始实行的,可以看到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室)的基本情况。深圳不愧是“图书馆之城”,早在1998年就制定了基层图书馆(室)评估标准,每年一评。

深圳福田区是国内基层图书馆建设保障做得较好的地区,区财政每年为每个基层图书馆下拨3万元购书费和4万元营运费(不包括人头费,街道和社区图书馆各配2名图书管理员,由区财政给编制和人头经费)。目前,图书馆界的研究者、管理者、实践者应该大力向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官员、行政主管部门传播一个理念:对图书馆来说,经费保障的数量如果达不到“临界水平”,就形不成资源吸引力,形不成读者吸引力,所做的投入基本上属于浪费——这是一条基本的国际经验,也是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成都市也十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文件和政策,无论在人才队伍、阵地建设、设施设备、资金保障等方面都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都首创成功。成华区地处古蜀故国成都,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厚重,现代文明也十分发达,市民的文化素养、鉴赏能力也具有较高水准,对比之下,我区基层图书馆(室)阅读人数较少、阅读氛围不浓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与政府具体到对基层图书馆的政策息息相关。如果市区政府不是在政策中对基层文化泛泛而谈,而是专指基层图书馆(室)建设,就如珠江三角洲出台专门的针对基层图书馆建设与评估的文件,将许多政策性的文字和经费能够实实在在落实到基层图书馆建设与考核上,使基层图书馆有充足的文献量和文献源对市民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才能使我区基层图书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持续生存并发展。

(二)实行总分馆制,科学管理,资源共享

在以人为本的当今,需要树立城市基层图书馆(室)服务至上意识,将启迪民众智慧、促进民众自身与社会发展为己任,将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要为要务,责无旁贷,才能更好发挥基层图书馆(室)的功能作用,才能最大利益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

成华区内所有街道都与区图书馆实行了一卡通借通换,方便了城市居民,可是如此大手笔的惠民,却并没有让基层图书馆(室)的利用率有多大提高,令基层图书馆管理员十分不解,因为他们没有去发达地区看过,不知道那些地区基层图书馆对市民读者的保障水平如何。二仙街道分馆是2011年建成的区图书馆分馆,是目前为止我区唯一的一个图书馆分馆,规模相对最大,当时一次性由区图书馆配新书1.6万册,2014年由区图书馆配送新书1000多册,总册数1.7万册,3年中增加1次图书,才1000册,这个更新程度肯定远远无法满足基层读者的持续需要,没有达到基层图书馆的“临界水平”。成华区所有街道和社区的图书馆都是这样一种情况:人和阵地属于街道,图书和电脑、书架等设施属于区文旅局,区图书馆负责为其采购、分编、上架和一切的业务指导。成华区跳蹬河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图书室的情况也就是我区街道图书室的普遍情况,与区图书馆只属于业务指导关系,区图书馆会对其进行不定期不定量图书流转,但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基层图书馆根本的资源更新不及时、不足量的问题。笔者还观察到除了二仙悬挂了“成华区图书馆二仙分馆”的牌子,其它在我区的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与社区文化站的指示牌上,没有列出基层图书馆,活动中心和文化站的阵地也没有显著的基层图书馆的牌子。只有进入阵地里边,才能看到房间的门上有着区上统一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等牌子,没有做到向市民广而告之,让市民充分了解基层图书馆。

在珠江三角洲,无论是广州的越秀区基层图书馆、东莞的基层图书馆、还是深圳福田区的基层图书馆,都统称为分馆或者街道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比如东莞图书馆万江分馆,福田区莲花街道图书馆,福田区福新社区图书馆,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这些图书馆不仅实行了市、区、街、社四级图书馆的一卡通借通还,极大的方便了城市读者,还制定了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标示、评估标准、考核标准。

在东莞万江街道分馆,人、财、物属于街道,馆舍面积5000平方米,藏书7万余册,杂志150余种,报纸30余种,展览馆、外借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馆、自修室一应俱全,与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规模与设置基本没有区别,万江分馆除了自己的特色:龙舟主题展览厅(因本街道历年的龙舟比赛渊源久长,特点明显)、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外,同时具有了公共图书馆共同的功能特点,东莞图书馆对其实行总分馆管理,除了一卡通借通还、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开放时间,监管服务、年终考核等,还对其实行图书流转、合作读者活动等。这种图书馆连锁效应,实际上已彻底消除了城市居民阅读的盲区了。

据莲花街道分馆工作人员介绍,福新社区图书馆不是本街道规模较大的社区图书馆,而这正是我想了解的普通的分馆的情况。根据福田区图书馆肖馆长给我的十分详细的资料上的路线图,我找到坐落于一大型比较高档的黄埔雅苑小区里面的这个社区图书馆。在福新社区图书馆的门边,挂着醒目的“福新社区图书馆”的牌子和很多个其它牌子和告示,最吸引我的是区图书馆一年的活动预告,有好几百场,这种告示表明了图书馆总分馆的态度,那就是除了图书资源的共享,还有所有读者活动的共知与共享。100平米的社区图书馆,分上下两层,它更像是一个家庭大书房,温馨而雅致,下层是活动室,有桌椅、茶具和期刊,可以喝茶、聊天、搞活动,上层是一间图书室和一间外国友人联络站(因小区外国住户较多),图书6400多册,报刊120种,阅览座位26个,电子阅览座位12个,里边有绿化,很有生气,布置很紧凑,图书很新,少儿和成人图书分架摆放,灯光柔和明亮,一位老读者坐在里面阅报,面容安详,与环境十分谐和。忙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区图书馆馆长前脚刚走,我后脚就进来了。分馆与市、区图书馆联网,共享资源和接受总馆的监管和考核,从电子统计门径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每天到图书馆的读者大约60多人次,平时除了小区居民,孩子们会在放学后到这边来做作业、看书等,所以人气较旺。我关心的是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人流量和利用情况,从这儿我应该找到了满意的答案:社区图书馆不会是我一直以来感觉到的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境况,很有发展前景,大有可为!

总分馆制管理保证了基层图书馆资金和资源持续在临界水平之上,保证了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在珠江三角洲,基层图书馆不是设置在文化活动中心或文化站里面的几间屋,它们独立在活动中心和文化站以外,有独立的馆舍、独立的名称、独立的牌子、独立的资金、独立的管理、独立的制度、独立的人才队伍。深圳图书馆的名称在城市中心十分突出的高大的指示牌上,标志着图书馆在这个城市中的地位与当地政府对它们的重视,以及这个城市的人民对它们的需要程度。

基层图书馆的硬件:图书、报刊、电子资源和设备、阅读环境,基层图书馆的软件:自动化管理系统,服务的规范化、现代化、人性化、多元化,人才队伍的专业化等达到城市居民的基本阅读需求,也就达到了基层图书馆“临界水平”。当基层图书馆(室)在软件和硬件上都能达到临界水平,那么,它就会与城市读者建立良好而长久的信任、依赖、求知、娱乐、休闲等互动关系,就能充满活力地运营下去。

(三)社会参与,丰富阅读,弥补不足

当城市基层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已经达到居民的阅读需求或者还达不到居民的基本需求时,是否可以采取其他的方式丰富阅读或者弥补不足,激活阅读形式:讲座、电影、表演、朗诵、知识竞赛、有奖征文、讲故事、手工制作等,让市民走进基层图书馆享受公共图书馆多元的服务与文化呢?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年),参照第十条建议: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机制。成华区基层图书馆建设已经有了大胆的尝试,在政府购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2013年,青龙街道与新鸿街道的文化活动中心实现了服务外包,硬件由政府提供,政府一年付给承包人一个街道的费用是几十万元,用来负责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文化服务等等。目的是为了丰富基层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文化品味,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作为承包人,王总的想法十分有见地,他改变了坐等上门、等米下锅的办公作风,选择了积极主动走街串户的方式,与市民进行深入详尽的沟通。他发放调查表,了解了辖区学校、学生、居民的文化需求和特点,并通过自请、与区图书馆合作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的方式,建设辖区文化人脉圈,营造中心文化氛围。

例如,在新鸿街道的居民中,有不少国家和省书法协会会员,王总就聚集这些资源,打造了书画室,为他们请来成都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在新鸿街道文化活动中心,书画室和走廊上都挂了不少这些书法家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翰墨书香,颇有文化气息。

此外,他还请来舞蹈、声乐、器乐老师为辖区居民、家庭困难儿童定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免费培训和指导,让当地居民享受到了他们需要的文化服务,受到当地居民的肯定和称赞。《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成都文化通讯》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图书资料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情况下,王总根据地方特点在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上下功夫,使更多的城市居民走进基层图书馆(室),接受他们需要的服务。这不仅弥补了“临界水平”的不足,还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在城市居民心中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成华区新鸿街道和青龙街道提供多元化的图书馆服务不失为弥补基层图书馆(室)“临界水平”不达标的一种方法,但是只有动态的活动,没有静态的阅读,肯定是不够的。阅读是基础,是知识信息获取的源头,就像植物,需要不断地吸收太阳的光照、土壤的营养、雨水的浇灌,才能保持灼灼生机。

(四)群众对图书馆的需求表达途径、反馈机制、评价机制

在《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年)中,第二十二条明确提出,把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机制提上议事日程,既要有自上至下的严格考核机制,还要有群众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在深圳,有专门考评分馆的评估标准(表2),深文体旅〔2014〕530号《关于开展2014年度基层图书馆达标定级评估工作的通知》中,要求2014基层图书馆评估按照深文〔2009〕148号执行,这个标准与国家队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标准基本一致,深圳市基层图书馆与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功能、职能也是基本一样的。福田区图书馆建立了基层读者QQ群,9个街道分馆、90个社区图书馆、9个主题图书馆各自都建立了自己的读者QQ群,每月一次的图书馆长联席会将读者的意见汇总、讨论并及时回复、运用、公示或者上报等。

成华区基层图书馆(室)是成都市整个基层图书馆(室)的缩影,也反映了西部地区城市基层图书馆“临界水平”的不足。成华区需要学习珠江三角洲的基层图书馆建设方法,不仅用制度、用标准,还要用具体的经费,用考核,用建设图书馆之区,用营造书香社会理念,用创新、人本、科技的服务理念,达到基层图书馆“临界水平”,做成市民需要的、心仪的、热爱的和有价值的终身学习场所,令成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的称号深入人心,使老百姓能发自内心为这个称号感到自信与骄傲。


参 考 文 献


1.李国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J].2010(3):5-11

2.彭红梅.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 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成都市基层图书馆(室)

建设调查报告.四川图书馆学报[J].2011(1):19-23

3.冉文革.解读深圳市基层图书馆建设评估标准.新世纪图书馆[J].2011(1)62-64

4.李阳.论基层图书馆建设.公共图书馆.2013(1):18-22


作者简介:

彭红梅  龙泉驿区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