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图书馆·成都数字图书馆

常见问题
在线留言
客服QQ
微信:cdclibwx
咨询台     028-86130651读者续借  028-86122628数字资源  028-86129091
返回顶部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联盟
成都市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学会工作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简介业界动态

公共图书馆提升“第三空间”智慧服务研究

2017-12-01 16:08:034082浏览量

许冰

(武侯区图书馆)

 

[ 摘要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如何深度融合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服务品质成为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角度,以国内外图书馆和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建设为依托,从空间打造、新技术运用、服务创新方面,阐释公共图书馆提升“第三空间”智慧服务及打造智慧图书馆的现状、构想、路径。

[ 关键词 ] 第三空间公共图书馆 智慧图书馆 智慧服务

 

一、引言

第三空间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在其社会学著作《绝好地方》中第一次提出。第一空间是家庭,第二空间是职场环境,第三空间是日常公共生活核心环境。第三空间区别于家庭和职场,指那些通常设计用于可进行个人聚会,并且人们有规律的、自愿的、日常的并愉悦的期待参与其中的诸多公共场所,包括咖啡馆、书店、酒吧等。近年来,诸多图书馆就如何营造“第三空间”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和创意展示舞台、与社会组织合作建设“文化共同体”、拓展公益演出活动拓展服务。

对于公共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在近年来已逐步形成共识,而且是有巨大优势的,公共图书馆可提供文献外借、阅览服务、参考咨询、文化活动(文献展览、报告会、讲座、电影、音乐会等)等多元服务,其开放性、公共性、公益性、平等性等特征成为市民在居家和工作之余,增强生活趣味最好的公共文化阵地。此外,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新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在网购、电子书等冲击下,传统图书馆越来越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应不断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变革传统发展模式,构建立体、多元、智慧的服务体系,拓展学习、互动、交流、休闲、社交为一体的“第三空间”。为社会建立一座智慧的图书馆,一个灵魂碰撞的自由空间、一个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阵地。

 二、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智慧服务建设的必要性

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步较晚,总体来说财政投入匮乏,广大人口中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中国平均每46万人口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仅为0.27册。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 美国每1.3万人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英国和加拿大每1万人左右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德国每6600人一家,奥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这个数据说明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配比严重失衡,在新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迫在眉睫。

再以纽约皇后区图书馆为例,过去图书馆80%的业务是图书借阅,现在仅占30%,而70%的精力在于非传统的读者活动上,如求职信息、求职技巧、语言培训等。这些都说明当前读者要求公共图书馆的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质,以更加高效、便捷、科学的方式服务读者。

当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图书馆仍存在“重藏轻用”、服务理念陈旧、缺乏“个性化服务”、数字图书推广水平基础等不足之处。公共图书馆的普遍问题亟待解决。

智慧图书馆应是目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最先进的形态,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可通过构建智慧阅读生态系统破解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瓶颈。要拓展图书馆“第三空间”服务,首先应大量增设公共图书馆数量,大力发展社区公共图书馆,保证每一个社区至少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实现人人可读,时时可读,处处可读。其次应大力推广智慧图书馆建设,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逐步实现智慧化服务。

目前看来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已有一定的探索,已建设了如深圳盐田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在智能楼宇、资源识别、用户及物体感知、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逐步实现半智慧化,有力地推进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但实体智慧图书馆数量较少,正处于示范工程建设阶段。

但在智慧建筑、智慧家具、智慧电器、智慧仓储、智慧物联、智慧保安、智慧保洁、智慧数据等方面还没有进行明显的尝试。还需引进智慧仓储技术,实现高密度存储、自动化高速取还书、自动化保温保湿、座椅自动跟随和自动归位、地面机器人自动清扫等。

三、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智慧服务构建策略

(一)打造智慧图书馆设想

     图书馆发展经历了藏书1.0时代,借阅2.0时代,到现在的学习交流3.0时代。在未来,图书馆的转型升级的趋势是现代化、开放化、智慧化,由此智慧图书馆应是未来图书馆的先进形态,是集智慧空间、智慧家具、智慧仓储、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智慧图书馆是知识服务中心,交流分享中心,文化传承中心,倡导慢阅读、深阅读。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的是通过智慧化的服务提升公众文化素养,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二)构建智慧阅读生态系统

构建智慧阅读生态系统,应包含三方面内容:打造智慧空间、融合智慧技术、提供智慧服务。

1.打造智慧空间:打造智慧图书馆是实现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基础,智慧图书馆应是集“文化空间、学术空间、社交空间、休闲阅读空间、体验空间”五位一体的智慧空间。在建筑设计上充分融入绿色、环保、可持续、简约、创新等理念,在环境营造上构建安静干净、自由舒适、开放包容、多彩活力、慢享生活的氛围。在空间分区上,注重多元休闲空间融合,注重阅读区、活动区、交流区、工作区的细分,注重主题空间打造,突出图书馆特色。摆放智慧家具,保证每一位读者有阅读的位置,将智慧清洁、智慧取还书、智慧服务有机融合,为读者提供极致体验的阅读空间。

2.融合智慧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提升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保障。智慧图书馆能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AR/VR,人工智能或新的技术手段,突破时间与空间,构建真实、形象、零距离、智能识别、智能管理、智能推荐、智能送书、智能建档的阅读生态系统,充分运用于图书馆的运营、管理、服务中,让市民充分享受到快速、精准、顺畅、无缝对接的服务。

3.提供智慧服务:提供智慧服务是构建智慧阅读生态系统的核心和目的。在未来,智慧图书馆在提供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应设计提供更多多元化、立体式、人性化、个性化、定制化、上门化的服务,强调主动、热情、贴心、周到,充分满足各种工种、各种阶层、各种年龄层市民的需求。

四、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智慧服务实现途径

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是形成智能化的支撑体系与服务环境,提升图书馆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平,一切服务应以市民需求为中心。从拓展公共图书馆现有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延伸图书馆“第三空间”服务,分层面构建智慧图书馆。

(一)新技术运用: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开发利用构建新的阅读场景,建设网络(数字)图书馆,构建一个有限空间(图书馆内部)和无限空间(互联网)融合的互动生态系统,形成线上、线下一体、无缝对接阅读。

1. 智能系统:只要读者输入自己的信息、书的类型、目的、篇幅、作者地域、语言等信息,系统以一种自动的、人性化、交互式和个性化的方式筛选、推荐适合的书籍,并为每一个读者建立阅读档案,记录读者爱好、习惯、管理读书计划;智慧图书馆甚至并非需要读者输入查询指令,就能通过历史信息、聚类信息或其他数据分析,感知读者的需求并提供相应服务。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读者入馆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

2. 自助服务:读者可向机器人咨询、交流,培育市民自学自助解决问题。实现在图书馆现场和在线求助功能,可发送疑问,请求现场和在线读者帮助、共同探讨,增强社交性 ,设置专门的隔音探讨室。

3. 图书整理分类:利用借阅大数据,标明某某类书借阅量前10的书籍,或者推荐一些经典、必读的书籍,让市民在找书时更准确、更有价值、提升效率。

4. 随时随地阅读:推动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一体化,读者在公共图书馆没阅读完时,在社区图书馆和回家用手机也能继续阅读,下次到公共图书馆输入信息可自动调出图书位置、上次阅读位置等。

(二)多资源整合:

1. 空间资源上,公共图书馆,应突出特色打造。可借鉴武侯区图书馆依据所处地的三国文化,打造了三国文化馆,延续了三国文化的生命力,提供与三国文化相关的馆藏、调研、交流、学习、活动、表演功能,展现文化精髓,给读者一个开放、自由的文化空间,让外地人不到武侯祠也能了解三国文化历史。此外,还打造了国学馆、盲文图书(视障阅览)、电子阅览室、试听体验、读者沙龙等特色功能区,充分考虑了互联网时代读者多层次的需求,也给残障人士更多阅读便利。

2. 图书资源:整合、流通全社会的图书资源,不仅是馆藏书、新书,还应整合社区居民收藏书籍,实现图书资源从顶层到底层的一定循环;构建网上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实现智慧化阅读。

3.读者资源:人人都可以成为老师,利用图书馆的平台和自身的知识,教授自己的心得、经验、做法,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分享、全民学习;读者在借书之前,可以先在社群里询问, 由众多读者为他解答问题、推荐书籍,同时也为图书馆增强读者“黏性”。

4. 配套设施:可借鉴武侯区图书馆人性化的设置休闲咖啡厅、食品区、阅读沙龙馆、迷你学习室,既是空间打造也是配套服务,满足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5. 课程开发:可借鉴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打造“微空间”为创客活动提供场地。也在图书馆设置双创空间,对作家、文学家、文创机构等进行培养、孵化;开展主题培训,每节课单独付费结算,灵活简单便捷。

6. 品牌活动:引进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主题展览,实现活动多样化;固定品牌活动,定时、定点举行读者活动。可推出学习新书的采编和入藏,了解古代图书的典藏与修补,学讲方言,学习戏剧,避险与逃生、自救知识等品牌活动,组织环保节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等。

(三)服务创新:

1. 信用服务:实行信用积分服务,构建读者信用体系建设,明确读者行为负面清单,推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联合奖惩机制,提供信用奖励、信用兑换服务、信用增值服务,让读者文明、诚信、有序的参与、交流、传播知识。

2. 个性化服务:可借鉴美国社区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可以买卖书,有邻居家的藏书,也有最新的书籍。同样,在智慧图书馆中也可增设这个服务,发布买卖图书的时间、折扣促销的时间;针对不同的群体拓展个性化服务,通过讲座、兴趣班、专题沙龙等活动,指导解决工作、生活、兴趣具体问题;拓展新的阅读体验,如听书、讲书(举行读书会、名人说书)、“看”书(通过视频虚拟现实等新的手段展示、解释书的内容)。

3. 定制服务:在实现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智慧服务应针对特殊人群退出定制服务,主动收集读者有效、准确的想法、需求,了解读者真正的需求。对于上班族希望晋升、提升自身竞争力、知识水平,图书馆可定制、匹配、寻找适合的老师进行培训;同时为读者定制终身学习计划,给定制市民建立学习档案,管理学习效果。 

4. 上门服务:对孤寡老人、残障人士提供上网、读书读报、送书上门服务;在图书馆线上系统直接借阅、购买图书,图书馆可实现“送(寄)书上门”,不再需要读者多跑腿。

5. 定向服务:据调查,中国公共图书馆在农村几乎就是空白,普及率仅为5.9%,90.3%的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没有任何可供借阅图书或音像的公共图书馆。文化体育设施的缺乏使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非常单调,影响了生活质量。应对口援建农村固定和流动公共图书馆,为农村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留守儿童提供阅读服务。

6. 流动服务:可以借鉴宁波市图书馆“悦读书亭”图书漂流,这是对数字阅读和图书漂流的社区试水,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两种。“书香镇海”文化生态系统,在各镇、街道及公共场所建设20个左右云屏借阅机,内含3000册精品图书、13万册云端数字图书和3万集听书资源。此外,对边远地区的读者开展流动服务,“流动图书大篷车”深入城乡社区学校,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品质。

  五、结语

当前,国内外公共图书馆都积极探索“第三空间”服务的眼神、拓展,也积极尝试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在探讨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方面,应注意划线,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服务大众,让读者有地方可用,有资源可查,有信息共享、有社交休闲。并且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智慧服务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分阶段、循序渐进、结合实际地推进。第一个阶段是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密度,培育全民阅读习惯,提升阅读需求和频率;第二个阶段是个性化服务拓展、定制,在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第三空间”有更多个性化需求的情况下延伸服务,

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三个阶段是是打造智慧图书馆,通过智慧技术手段、管理手段等,全面构建新的阅读、休闲、社交、体验场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1] 许冰. 第三空间视角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几点思考.

[2] 王孝君. 作为第三空间的未来公共图书馆[A].成都市小康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论坛征文

[3]吴建中. 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2009(8) 

[4]史艳芬. 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及创新服务实践研究[J].图书馆,2016(6):80-82

[5]李浩. 免费开放后的图书馆要逐步走向天堂——借鉴星巴克理念打造“第三空间”的思考[B]图书馆建设,2011(10):75-76

[6]李婷. 图书馆:构筑“最美第三空间”.姑苏晚报,2013(6)

[7]鲁直. 图书馆:任重道远的“第三空间”.图书馆报,2016(8)

[8]蒋隽. 图书馆将成为城市的第三空间.信息时报

[9]智能 科技 人文 创新——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 图书馆报,2017(9)

[10]叶梓、才佳玉. 汇聚2017智慧图书馆论坛 共商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报.2017(9)

[11]深圳大学城.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成孕育创客创意“第三空间”. 深圳晚报,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