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图书馆·成都数字图书馆

常见问题
在线留言
客服QQ
微信:cdclibwx
咨询台     028-86130651读者续借  028-86122628数字资源  028-86129091
返回顶部

力剧场:一个剧团,和一个时代的温度

2017-07-12 10:49:2924869浏览量

微信图片_20170712104254.jpg


《新周刊》杂志有一句口号: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温度。


我一直很喜欢这本杂志,它常常关注这个社会的痛点、热点甚至盲点。我喜欢这样一针见血或辛辣或讽刺的文章,让我们在茫然的行走之中能有所反思,就像一根刺,在你麻木之时,微微刺痛你的神经,给你提醒。

 

我想,让人足以欣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的价值观相同,就像摩登女郎爱看时尚画报,关心时政者喜欢环球时报,而我也特别关注这时代的某种痛点、热点与盲点。只不过,我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着。


微信图片_20170712104259.jpg




演完《空巢青年生存指南》后,我跟演员肖艺聊起力剧场目前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谈到似乎力剧场要专做喜剧,这样似乎才更大众。回想起力剧场做过的剧目中,的确喜剧更受大家青睐,于是我也感觉应该做点轻松的,刚好有位表演很不错的我的同事曾和我聊起她想演一个搞笑版的潘金莲故事,我就和她谈好开始筹备《金莲外传》。

   

只是,当项目海报发到朋友圈后,我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就像策划芳苇问我的:“那我们还文艺吗?”。我自己也在想,那些自己爱的当代艺术的范儿,从此就要没有了吗?

 

就这样恍恍惚惚过了一个白天。

 

晚上回家,我无意间看了一集纪念纪录片《看见台湾》导演齐柏林的节目,齐柏林是一位导演、空拍摄影师,也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创作者,与其说他在拍片,不如说他是让更多人关注地球生态的变化。

 

一时间,让我恍然大悟,我为什么不坚持继续“用戏剧的方式记录时代”呢?当然,我没有齐柏林那样伟大,但有这样的初衷,比起一味地制造快乐,不是更高级吗?


微信图片_20170712104302.jpg




2013年12月,力剧场的第一部原创戏剧《我不是橡皮人》是我和当时我带的传媒学院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在我们想要做一部什么样的戏的时候,我提出了“橡皮人”这个主题。"橡皮人"一词源自于王朔的小说,反映了当代都市中迷失自我的年轻人状态,橡皮人,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一群混日子的人。



那时,反应社会上“橡皮人”现状的文章报道很多,加上身边真的有很多这样颓废生活的同龄人,于是我们想做一部剧关于这个主题,也以此唤醒“沉睡”的年轻人,嘿,你的人生或许还有很多可能。

 

后来整个社会开始流行起“辞职去旅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热潮,一时间,各种任性旅行的书成了畅销榜主力军。那时我也有过无数次冲动“辞职去旅行”,担忧被身边同事朋友给劝告。也正因为如此,我开始思考“辞职去旅行”究竟是一种救赎平凡的途径,还是只是逃避现实的手段而已。其实,没有确切答案,因为这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花了半年时间写下了《纯文艺旅行》的剧本,试图通过这部剧让人们思考,辞职旅行该不该任性。

 

这部剧应该说是力剧场的开山之作,当年在环球中心的今日阅读上演后,主办方直接包票包车把我们拉到德阳又演了一场,而后来这部剧又以主播出演的形式在东郊记忆的小剧场复演,又在言几又和成都图书馆上演,场场爆满,收获很多的肯定,非常欣慰。

 

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力剧场成为了西南地区第一个做莎翁纪念演出的团体,我们将四部经典作品融合为一部剧《治愈系的莎士比亚》,每莎翁作品演一段原版,再对比一段现在的故事,交替演出,正所谓“莎翁写的一切,我们都经历过”,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我们所用的方式正是反应社会痛点的方式,比如我们将现在的速食爱情对比曾经的深情专一,我们以职场的马屁精对比莎翁《李尔王》里的女儿们,既让观众理解了莎翁的作品,又讽刺了现今的问题。

 

还有后来的《不说,就真来不及了》、我的独角戏《埃克苏佩里的天真——小王子当代版》、《空巢青年生存指南》都是反映当下社会某一共同问题的剧目,所以与其他剧目片中故事性而言,力剧场的剧目更着重评论与讽刺。


微信图片_20170712104305.jpg




我身边很多做媒体的同事,他们在绞尽脑汁的写段子,因为他们知道那样收听率高,特别是在广播领域,越来越多的媒体在做“娱乐脱口秀”,大部分的脱口秀是在讲笑话,这反映出的确快乐是观众听众最需要的。

 

那么我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也许不同之处就在于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剧,我们总试图去反应社会中大家共同经历的事情,共同思考我们所面对的问题。

 

大众喜剧让开心麻花异军突起,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市的话剧类公司。而更多的创作团体把重心放在了故事的构思上,都市爱情、IP剧、创意剧、史诗剧,层出不穷。

 

但对力剧场而言,“以戏剧表达话题”成为了我们最愿意坚守,也最独特的存在。那么我也问过自己,你看,人家杂志也能表达观点,记录事件,干嘛你要用话剧来做呢?我的答案是,第一,这是一种有意思的表现方式,相比于只能看的文字,你不觉得一部戏更生动吗?第二,这是相比于电视电影成本低的方式,一部纪录片或电影是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来完成的,制作成本和周期比话剧长,而话剧并非不能表现同样的主题,只是内容和形式不一样,且并不妨碍同样的主题用电影电视话剧的方式都来表现,也不冲突;第三,我想起赖声川老师对剧场的一个看法,他说,剧场是一个神奇的空间,所有人聚在一起,在一个气场里共同感受着,相互情绪感染着,这是一件很特别的事。对,那么当我们因为一个话题,一部剧而共同聚在一起,那不是更适合吗?


微信图片_20170712104309.jpg




所以我想,我还会继续,那些原有的珍贵和曾经的不足,都会坚守与完善。我想,以社会责任感为出发点做一部戏,即便没有好的票房,也能留下我们对这个社会的思考,告诉一些人某个问题,唤起一点点改变,这也是值得的。

 

让我斗胆改改《新周刊》的那句话,放在力剧场身上:一个剧团和一个时代的温度。


我骄傲。

力剧场 曹力


QQ截图201708110947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