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图书馆·成都数字图书馆

常见问题
在线留言
客服QQ
微信:cdclibwx
咨询台     028-86130651读者续借  028-86122628数字资源  028-86129091
返回顶部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联盟
成都市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学会工作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简介业界动态

浅谈李一氓对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贡献

2017-01-06 11:20:222660浏览量

浅谈李一氓对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贡献


李晓培

(彭州市图书馆)


摘  要:李一氓是20世纪后期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一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本文简要描述李一氓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期间的主要工作成果,梳理李一氓古籍整理出版的指导思想中可资借鉴之处,介绍李一氓个人收藏情况及相关著作,以纪念李一氓对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李一氓  古籍整理出版  贡献


李一氓,四川省彭州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万里长征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达65年的革命生涯中,在地下工作、军队工作、保卫工作、宣传工作、文化工作、外事工作和纪检工作中担任过重要职务。兼有多重身份,是中顾委常委,也是诗人、书法家、版本目录学专家、收藏家……陈毅曾赞誉他为党内少有的大知识分子。1981年至1990年,他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领导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进入到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本文简要描述李一氓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期间的主要工作成果,总结李一氓古籍整理出版的指导思想中可资借鉴之处,介绍李一氓个人收藏情况及相关著作,以纪念李一氓对我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李一氓担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期间主要工作成果

李一氓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10年间,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很多重大古籍整理项目得以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成绩显著,古籍出版力量大大增强,开创了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新局面。

他强调古籍整理出版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先后发表了《关于古籍整理出版的意见》等重要讲话和文章。他组织制定了1982—1990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古籍整理框架。《规划》协调了全国范围内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使这一工作得到有效的管理和调控,逐步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李一氓重视大型古籍整理项目出版,在他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编辑出版了很多具有长远影响和学术价值的规模宏大的资料总集和丛书。《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大唐西域记校注》等都是古籍整理史上前无古人的新成果。《理学丛书》《全元诗》《全明词》《古本小说丛刊》《古逸丛书三编》都卷帙浩繁,可以久远流传。

李一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古籍小组聘请的80多位小组成员和顾问都是各领域的知名专家,为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中古籍整理研究所、室不断建立,除原有的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外,杭州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增设了古典文献专业。古籍整理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在职青年编辑的培训,也日趋正规和经常化。古籍整理科研队伍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格局,年龄构成逐渐合理,缓解了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

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古籍专业出版社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由建国初期的少数几家发展为17家,岳麓书社、巴蜀书社、天津古籍出版社等相继成立,还有几十家非古籍专业出版社也或多或少地出版古籍图书,古籍出版力量大大增强。为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建立了一支坚实的队伍。

以上种种成绩,为以后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李一氓的古籍整理出版理念与思想

李一氓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极为明确,他认为“整理古籍,把祖国的宝贵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①。通过李一氓古籍整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和相关论述,我们得以了解他的古籍整理出版理念与思想。

(一)全面性

李一氓重视出土文献的整理,重视海外古籍复制回归,要求发挥地方积极性,关心农业古籍、中医古籍、少数民族古籍等多个方面,体现出组织者的整体眼光和全面性。

李一氓把出土文献的整理视为古籍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甲骨文合集》13卷由中华书局全部出齐,他把这部书看作当年古籍整理的最大成果。同年《吐鲁番出土文书》由国家文物局编印出版,李一氓认为“这是古籍整理的一个新的领域的开拓,还应该继续和扩大下去”。他提出要对陆续出土的战国秦汉楚帛书和竹简也加以系统整理。另外,他还很关心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

李一氓重视海外古籍复制回归,认为把国内失传但流散在海外的中国古籍购买或拍摄回来是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一项重要任务。1983年9月,李一氓赴日期间开列了一批书目,希望日本有关部门能够提供胶卷,经过选择和整理,其中版本价值较高的增收进了《古逸丛书三编》。李一氓在得知苏联列宁格勒图书馆藏有的35册线装《红楼梦》钞本是当时发现藏于国外的唯一钞本后,敏锐地意识到有必要将其引回国内影印出版。该书回归出版后,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成为现存红楼梦版本之一,又称脂亚本。著名红学专家周汝昌曾撰文《万里访书兼忆李一氓先生》,称李一氓为“可尊敬的、为红学立了功的老人”。对《红楼梦》很有研究的王蒙也说:“李一氓组织迎回的列藏本,对红学研究意义重大。”

李一氓对地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开展有着明确思路,他指出要发挥地方积极性,认为各地整理出版古籍的重点是地方历史文献,突出地方特色。1983年,李一氓在给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的复函中希望江西省先调查本省明、清两代有哪些未印的稿本,整理出版就很有特色。向四川人民出版社提建议“出四川史地丛刊,像北京古籍出版社那样,出了许多与北京有关的材料,大有用处。”1985年,李一氓约见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负责人时,建议他们把西安丰富的历史资料集中起来整理出版。

其他方面,1983年李一氓在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座谈会上讲道:“无论是汉族的古籍还是其他民族的古籍,以及口头的,没有形成文字的,都是中国古老的文化遗产。”②李一氓也很关心农业古籍、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制定,召开座谈会听取专业相关人员的汇报和建议。他还收集出版了《台湾府志》,关心海峡两岸古籍整理学者的交流,“对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寄予厚望”③。

(二)学术性

李一氓认为衡量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成绩的标准,不在于数量的多少,部头的大小,更不是销路是否“走俏”和盈利的多少,而在于“学术质量的高低、社会效益的大小”④。他倡导踏实严谨的良好学风,积极推动古籍整理研究的学术进步,提出研究水平和研究领域要“突破旧的范围,开创新的局面”⑤。“搞古籍整理工作不要炒冷饭”,强调要有新的见解,避免重复劳动,这一思想是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观察、处理古籍整理工作问题的,具有方向性。

李一氓认为佛典和道经很重要,“我们把它们当成中国哲学的古籍来整理,不能仅仅意味为宗教”。因为它们在历史上表现为行动时,是和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史、思想史、军事史分不开的。李一氓强调,整理者不应参加到学系、学派之争中去。整理他们的文献,是出于清理文化遗产的目的。比如编印一套《理学丛书》,“只不过是为了研究宋明理学的方便,并不表示在哲学史范围内,我们就主张朱王学说,为唯心主义作宣传”。这种专注学术价值和意义的主张,使古籍整理工作者抛开了意识形态方面的顾虑,《中华大藏经》、《中华新道藏》、《中国佛教典籍丛刊》相继列入整理与出版规划,《朱子大全》、《王文成公全书》之类古籍也得以整理出版。

随着古籍整理工作的深入,李一氓逐渐认识到“标点、注释、校勘、今译、辑佚”等汉学家数、乾嘉本领已经不够用,“长此不变,必将逐渐减少学术意义。只有开辟更为完整的科学途径,才能取得站得住脚的学术价值”。李一氓认为古籍出版增加能够反映学术界前沿水平的前言和必要的资料索引是一种新的整理方法,值得推广,他提出“凡对史地古籍的整理,不附有关索引,则整理是不完善的”。可以说,大家过去整理古籍的重点只是书籍本身,李一氓的眼光扩大到了书前的序言和书后的索引。

将古籍打散后重编,也是李一氓赞赏的一种新方法。他主张把宋以来的丛书打散,把历史编为一类,把地理编为一类,把文艺评论编为一类。设想总名为《丛书专录》,下分《史事编》、《地理编》、《文艺评论编》,“检查和使用起来,会更为方便,更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研究近、现代史,比起研究春秋、战国史,有更多的现实意义,研究领域更为广阔,更会有新的认识和提出新的见解。”这一论述为古籍整理出版专业开辟了全新的学术领域。

(三)前瞻性

李一氓认为“古籍整理要有研究成果”,主张把整理和研究工作结合起来,“整理的最终目的,是要研究和总结出一个有关的科学概论。如没有两三部很精较详的《中国哲学史》,那么,一大堆子书、宋明理学书、佛书,又有什么意义呢?整理得再好不过了,它们也不能说明何以在中国发生这样的一些哲学思想,它们的发展又怎样,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它们对我们这个民族成长给了什么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影响。”因此,他提出,“要有很多这类研究性、著作性的书,如美术史、文学史、军事或战役史、政制史、经济史、民族史、哲学史和各种思想史等等,才能算把整理工作完成了”。在《毛泽东同志与中国古籍》一文中,他列举出10类43项研究著作的选题,“假如有一天这四十来种研究著作都出版了,我们的古籍整理的局面将大为改观。”⑥这对广大古籍整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至今仍然是古籍整理工作努力的方向。

李一氓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认识到中国文化的世界意义,关注外国学术界汉学的兴起与发展,“有关中国古典的文史哲以及其他方面的学问,日本叫汉学,而英文叫中国学、东方学,一般叫汉学。中国文化带有世界性,因此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对于中国文化领域的各个学术部门,都有人进行研究,而且也有些研究成果。”他多次谈到《中华大藏经》的出版对台湾和海外的影响,有意识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李一氓十分关心古籍整理人才培养,认为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可持续性在于人才培养,他积极推动成立有关古籍整理的专业和研究单位。李一氓在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规划会议上的讲话建议“培养古籍整理研究人才,除了要学校勘、训诂之外,要注重一下外文。”“假如我们培养的新的古籍整理和研究人才,不懂日文、英文,就会在学术视界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成为这方面的全才”⑦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古籍整理研究人才要注重外文,可见李一氓对古籍整理事业有着非同一般的远见卓识和高瞻远瞩。

以上,从全面性、学术性、前瞻性三个角度简单地梳理了李一氓的古籍整理思想,他的很多见解,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值得我们学习。

三、李一氓个人收藏与相关著作

李一氓知识渊博,著述颇丰,并且是当代著名的收藏家。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李一氓辗转南北,往往随缘随遇而学,有感而发,笔耕不辍,写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文学戏曲、古籍版本、美术碑帖等诸多方面,大都具有学术意义和史料价值。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主要著作有旧体诗词集《击楫集》、回忆录《模糊的荧屏》(重印时改名《李一氓回忆录》)、《一氓题跋》及散文集《存在集》、《存在集续编》。

20世纪50年代,李一氓点校《花间集》,用宋、明、清各个年代的版本详参互校,力求学术上的精审,编成了《花间集校》,该书现已成为词学的经典版本,至今仍是学界公认的最重要的校本之一。《一氓题跋》收录了李一氓写于不同时期,为不同对象所作的序跋,这些序跋坦率、诚实、中肯,一些探讨与评论看似平易,其实是积多年探索玩味所得,有很强说服力。散文集《存在集》、《存在集续编》内容涉及古籍、战争、民俗、美食等方面,古今中外,文史哲,艺术戏曲,无所不包,显示了李一氓飞扬的文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些著述作品可以看出李一氓对古籍方面不但兴趣广、造诣深,而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事研究,有许多真知灼见。他在《一氓题跋》后记中写到“我了解自己,原也不是做学问的坯子。”这种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

李一氓喜爱收藏,尤以藏书为乐。李一氓关注古籍收藏始于解放战争时期,当时,许多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城市相继解放,在战火和硝烟中,珍贵古籍文献的价值得不到重视,缺乏保护。抢救文献的过程中,他渐渐对收藏发生了兴趣。这段时期李一氓辗转在地方工作,条件有限,收藏品多为稀少精善,且屡藏屡捐,都上交国库。1949年进北京以后,李一氓常常到琉璃厂购求文物,一开始主要收藏字画和一些有关词的书籍,后来开始关注小说、戏曲、木刻画三类书籍。驻外和出访期间,李一氓也总爱逛当地的书店,这样坚持不辍,收藏日丰。

李一氓收藏的书,以明本居多,从种类上讲,以词书最多最好。“词,放手收,可能是一堆有价值的文献。”李一氓一生收藏的词集总计约2300余册,其它如版画、戏曲、小说、书目等也有很多精品。尽管价值较高,但只要有人查阅借用或研究需要,他都有求必应,“乐宜偕众,书不藏家”,他还将自己重要的藏品拿出来影印发行,《北京风俗图》《西湖十景》《避暑山庄三十六景》等,让传载古人智慧和华夏文明的典籍能够为人所用。

文革期间,李一氓藏书被抄存进北京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接收,1974、1975年,国家文物局要求相关单位退还抄存书籍,李一氓却决定无偿捐献给国家。后来,李一氓又将身边留存的明清善本、2000多册词书、古陶瓷等分别捐赠给四川图书馆、四川博物院,将数种杜甫诗集珍贵版本捐赠给成都市杜甫草堂,物尽其用。1988年家乡彭州市建立图书馆,李一氓慷慨赠送4200余册书籍,2011年彭州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单独开辟“一氓书屋”妥善收藏保存李一氓赠送的书籍,并对外免费开放,方便彭州市民更好地使用它们。

“余书画收藏,均缴公库”,李一氓的收藏都没有留给家属,而是捐给了相关单位,不计个人得失,为民族文化保存了一份宝贵的财富。李一氓在记录其收藏生涯的文章《过眼云烟》中写道,“我的这一点东西,对于我真是云烟过眼了。但它们依然是云,依然是烟,依然在北京和成都悠悠而光彩地漂浮着”⑧。

李一氓是一位学者型革命家,担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期间,他以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整理古籍当作“精神生产”和“文化建设”的事业来做,认真对待,并为之鞠躬尽瘁。他的工作为新中国古籍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一个新局面、新时代。李一氓身体力行地为后辈树立了光辉榜样,开阔的学术视野、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李一氓的个人魅力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者奋勇前进,开创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更好的明天!


参  考  文  献


1.李一氓.论古籍和古籍整理[N].人民日报,1982-01-20.

2.李一氓.在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4).

3.新华社.李一氓同志生平[N].人民日报,1990-12-16.

4.李侃.十年心血 十年劳绩——李一氓同志对古籍整理的重大贡献[J].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238期,1991,(2).

5.李一氓.再论古籍和古籍整理[N].解放日报,1983-05-04.

6.李一氓.三论古籍和古籍整理[N].文汇报,1984-05-10.

7.李一氓.李一氓回忆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06-407.


作者简介:

李晓培  彭州市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