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图书馆·成都数字图书馆

常见问题
在线留言
客服QQ
微信:cdclibwx
咨询台     028-86130651读者续借  028-86122628数字资源  028-86129091
返回顶部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联盟
成都市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学会工作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区县图书馆简介业界动态

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探讨

2017-01-06 11:07:252327浏览量

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探讨


张 丽

(成都图书馆)


摘 要:本文从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现实情况,包括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古籍 数字化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明的载体,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者。我国古籍数量庞大,种类丰富,收藏单位众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古籍收藏在各个公共图书馆中。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如何保护和利用古籍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古籍保护和利用方式——古籍数字化。

古籍数字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古籍文献进行加工、处理,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中所蕴涵的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古籍的深度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目的是为了保存和使用古籍。它使古籍载体由纸质转变为数字化,是21世纪古籍整理的主流,代表着未来古籍整理的发展方向。

一、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必要性

(一)解决古籍“藏”“用”矛盾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质的组织机构,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和为公众提供书籍借阅服务是其重要的两大职能。但是,古籍不同于其他图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火灾、战乱、人为禁毁等原因,大部分古籍逐渐亡佚,留存至今的古籍十不足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数量将会逐渐减少。一旦消失,便是永久性的。许多古籍在具有研究价值之外,已经成为非常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而且,古籍本身比较脆弱,如果经常调阅出库,日积月累,会对古籍造成损害。因此,为了保护古籍,各个公共图书馆都对古籍阅览的对象和方式有着严格的限制和规定,重藏轻用现象普遍。这不仅给大众查阅古籍带来不便,也严重制约了古籍的开发和利用。然而,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普及,社会大众对于古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使得古籍文献“藏”与“用”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古籍数字化,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

古籍数字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籍转化为电子媒介的形式,通过网络、光盘、微缩胶卷等介质进行保存和传播。这样一来,就将古籍的文物价值和文化价值剥离开来。一方面,数字产品储存量大、易于保存,数字化的古籍可以实现永久保存。另一方面,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来阅读数字化的古籍,既免去了阅读纸质古籍的繁琐手续,又能阅读到与原版一模一样的古籍,同时也避免了对古籍原本的直接使用,不会对古籍造成损坏。因此,古籍数字化是实现公共图书馆古籍“藏”“用”和谐的有效手段。

(二)提高古籍使用效率

传统的古籍使用方式都是手工进行翻阅,为了寻找某一条资料,读者往往需要翻阅大量的古籍,这样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有时还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但是,有了古籍数字化之后,就可以提高古籍的检索效率。数字化古籍在文献检索方面具有速度快、准确度高的优势。例如,读者想在《四库全书》中寻找跟杜甫有关的资料,如果手工翻阅,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使用《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输入关键词,则几秒之内便能检索出相关信息。

另外,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往往是不能外借,只能内阅的,甚至有的图书馆规定一次只能阅览一种古籍,且当天必须归库。如果读者第二天还想要阅览该书,又必须履行阅览手续。而数字化古籍易于存储和携带,下载方便,一个容量大的U盘能装下多部古籍。公共图书馆将馆藏古籍资源数字化,建立古籍数据库,读者不用出门,只要在电脑上进入相应的古籍数据库,便能使用馆藏的古籍资源,也可以下载需要的古籍。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方便了读者,也提高了古籍的使用效率。

二、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现实情况

(一)取得的成果

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三十几年来,公共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文明的传承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1.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

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最早开始的古籍数字化实践。目前,保存有古籍文献的各大公共图书馆大多数都已经完成了古籍书目数据的建设工作。古籍书目数据库目的在于全面揭示馆藏古籍信息,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初古籍书目数据库以反映本馆古籍资源为主,包括特藏和地方特色古籍。如南京图书馆古籍数据数据库、国家图书馆馆藏善本古籍文献书目总库、上海图书馆家谱书目数据库、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易学书目,等等。后来逐渐发展为相互合作,建立联合古籍书目数据库。如由辽宁省图书馆牵头建设的《东北地区古籍联合目录》、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系统等。古籍联合书目数据库是古籍编目界的理想目标,现在正处于发展期。

2.古籍全文数据库建设

国家图书馆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善本古籍文献数字、影像化方面的尝试和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有:甲骨世界、西夏碎金、敦煌遗珍、数字方志等。省级图书馆古籍文献数量大都比较可观,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较早,古籍全书数据库建设颇有成就。主要有:上海图书馆“古籍善本全文光盘”、天津图书馆“天津地方志”、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民国报刊和古籍全文数据库”、浙江省图书馆“中国历代名人图像数据库”、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家谱”、河南图书馆“中原文化数据库”,等等。市县级地方图书馆虽然古籍藏量不大,但立足于本馆地方文献,古籍全文数据库建设也是颇有特色。如大连图书馆“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三补编”、绍兴图书馆“绍兴方志数据库”、济南图书馆“古籍地方文献”等。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等,走在了古籍数字化的前沿,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缺乏宏观管理,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古籍数量庞大,但往往分散各地,且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并没有明确规定古籍数字化的规划问题。目前各个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仍各自为阵,缺乏一个统一的国家级权威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缺乏宏观管理和调控。虽然进行古籍数字化建设的公共图书馆不少,但由于彼此间信息不畅,缺乏沟通,往往出现选题项目重复现象,不仅分散了数字化资源开发的力量,也造成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2.缺乏经费支持,地区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我国不少公共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已经启动了一批古籍数字化工程项目,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这些公共图书馆一般都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有着充足的经费支持,能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招聘优秀的技术人才,因此古籍数字化发展水平高。然而,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古籍馆藏量较大的图书馆,由于地区经济正处于发展中,没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持古籍数字化建设,无法购置必需的设备和软件,再加上技术力量薄弱,其古籍数字化工作仍然比较落后,一般还停留在古籍扫描、普通书目数据库建设等简单数字化阶段,甚至一些公共图书馆至今尚未启动这项工作。

3.缺乏统一标准,阻碍资源共享

从目前来看,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我国各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发展模式往往是封闭的,各馆在著录文字、数据格式、编目软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如,有的著录文字采用繁体,有的著录文字采用简体;有的使用DC元数据格式,有的使用MARC格式。这些都使得各馆的古籍数字化成果无法直接进行交换,必须要通过中介进行文字、格式等方面的统一。而且,由于数字化标准不一,即使今后能将这些数据库汇入统一数据库进行使用,也会给读者带来阅读和资料提取上的麻烦,难以真正实现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4.缺乏复合型人才,制约古籍数字化发展

古籍数字化是一项较为复杂、学术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工作,是传统学术方法与现代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事古籍数字化工作的人,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古典文献知识如古籍分类、版本鉴定、编目等,还要会编制数据库,精通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然而,目前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中,要么是懂计算机技术却不懂古籍整理,要么是懂古籍整理却不精通计算机技术,缺少这两者都精通的复合型人才。没有专门人才,长此以往,必然会制约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发展。

三、公共图书馆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统一规划,注重馆藏特色

古籍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统一领导、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一方面,可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各省古籍保护中心,对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资源进行整合,及时公布,并对古籍数字化立项进行严格审查”。 另一方面,可以成立古籍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对古籍数字化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此外,各公共图书馆在选择古籍数字化项目时,应该立足于本馆馆藏古籍资源,注重开发特藏特色资源,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开发。例如,苏州图书馆的“老照片”和“苏州名人”两个栏目,介绍苏州地区的文化历史,展现当地的人文风情。

(二)加大资金投入,联合开发共建

资金是影响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的现实因素,是古籍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古籍数字化难以发展。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加大对古籍数字化的资金投入,或者申请专项经费,保证古籍数字化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各公共图书馆应该在横向联合的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与出版社、高科技公司、投资者开展多方位的合作,建立项目联合体,走市场化道路。此外,国际合作也是古籍数字化的重要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统一技术标准,实现资源共享

古籍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应该为全人类所共享。而要实现古籍资源共享,关键在于要有统一的古籍数字化标准。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标准,包括版本选择标准、书目分类标准、检索系统标准、存储格式标准、元数据著录标准等。目前,经过多年的古籍数字化实践,我国已陆续出台一些相关标准,如《古籍著录规则》、《古籍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地方志描述元数据规范》、《汉语文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古籍数字化工作手册》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建立一个可行的古籍数字化标准,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建设也将得到统一规范,古籍数字化资源也将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数字化发展需要

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引进具有中国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中文等相关专业背景且懂得数据库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才,为古籍数字化工作队伍增添新鲜血液;二是挖掘本馆古籍工作者中具有古籍数字化潜力人员进行培养,主要包括积极组织参加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相关培训,在设有古籍数字化相关专业或课程的高校如金陵科技学院进行学习等。只有培养一批复合型的古籍数字化人才,才能适应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古籍数字化建设顺利进行。

总之,古籍数字化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工作的必经之路,是解决古籍“藏”“用”矛盾的有效手段,对于弘扬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历史等有着重要意义。虽然目前这项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我相信,假以时日,我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将取得更多成就。


参 考 文 献


1.蓝永.论古籍整理的新方式——古籍数字化[D].济南:山东大学,2007

2.张宛艳.谈图书馆古籍文献数字化[J].当代图书馆,2008(4)

3.刘伟红.中文古籍数字化的现状与意义[J].图书与情报,2009(4)

4.毛建军.古籍数字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

5.康尔琴.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

6.耿伟杰.关于古籍数字化建设相关问题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9)

7.崔雷.中文古籍数字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8.钱律进.我国古籍数字化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9)

9.常娥.古籍计算机自动校勘、自动编纂与自动注释研究[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0.葛怀东.古籍数字化人才培养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6)


作者简介:

张 丽 成都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