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图书馆·成都数字图书馆

常见问题
在线留言
客服QQ
微信:cdclibwx
咨询台     028-86130651读者续借  028-86122628数字资源  028-86129091
返回顶部
成图动态
媒体回音
服务数据

公共文化大数据重点实验室 成都有望成为信息采集点

2017-02-21 10:47:381886浏览量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文化部即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文化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近日,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会同“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共建单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在成都市文化馆召开了大数据重点实验室2017年工作及实验基地建设研讨会。昨日记者获悉,“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将于4月启动。成都有望成为该实验室全国公共文化数据的一个重要信息采集点。届时,成都的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成果将全国共享。

    

        数字化平台为群众文化需求绘制精准“画像”

        据了解“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将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以公共数字文化工作项目作为支撑,边干边建,边建边用,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工作。在数据采集方面,它将注重地方特色,从各地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多源的数据采集渠道。“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的规划是,通过5年的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做到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研究领域,计划发布《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蓝皮书》,建成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中心,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通过大数据应用寻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增长点。

此次实验基地建设研讨会为何会落户成都?为何计划将成都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采集点?这与成都公共文化大数据建设的积极探索密不可分。据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成都市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超市”活动形式和开展方式,变线下单一开展为线下线上联动开展,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扩大群众知晓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引入大数据分析,总结活动成效及群众需求,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力量供给产品提供依据。

结合“智慧城市”信息工程建设,我市还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搭建了丰富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全市21家公共图书馆系统数据对接,读者凭第二代身份证在全市范围内即可借还全市325万种(条)联合书目、553万册联合图书馆藏资源;成都市博物馆采用线下门票预约一体机与线上微信预约集合形式,收集每日入馆人数、年龄、性别、籍贯等方面数据,为服务保障、对外宣传等提供数据依据。

此外,我市各大博物馆,市文化馆、文物信息中心等均建有相关网站、微信平台等,这些数字化平台一方面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为成都市公共服务大数据提供了更多维度的数据来源,为群众文化需求绘制了更精准的“画像”,通过对各平台的全程网络监管,及时了解和掌握基层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从而指导下一步工作策划执行。

   

        成都公共文化数字化将对全国有示范辐射作用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大数据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公共文化资源数据和个人数据的共享利用,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更趋向个性化、精准化和智慧化,数据驱动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链正逐步成型。“我们的公共文化提出精准服务。如何精准服务?老百姓到底喜欢什么?这就需要大数据来说话。”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认为现在成都的互联网+顶层设计已经完成,下一步主要是如何将成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联网,实现全面的大数据统计。他说,互联网没有边际,公共文化数字化在全国都是新鲜事物。成都人的思维是很现代化的,对互联网有着一个开放性的心态,一旦成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全面数字化,那么一定会推动全国的公共文化发展。“成都正在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有着上千万的人口。它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对全国的公共服务数字化一定会起到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大数据将实现公共文化“中央厨房”模式

        “为什么著名的连锁快餐店能够实现全球口味统一的同时,在每个城市又有各自的特色小餐点?那是因为它有 中央厨房 在实现整体把控。以后通过大数据的统计,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能实现 中央厨房 模式。”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负责人展望道,根据大数据统计,以后公共文化服务将实现精准服务、私人定制。公共文化服务将为每个年龄段、每个街道社区的人群提供细分服务。“以后评定文化活动的效果,不一定越多就是越好。而将依据大数据来分析总量在增加的情况下,哪些要少,哪些要多。大数据将带来整个公共文化的标准化,实现特色文化活动的私人定制。”


本报记者 王嘉 

成都日报  2017.2.21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