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图书馆·成都数字图书馆

常见问题
在线留言
客服QQ
微信:cdclibwx
咨询台     028-86130651读者续借  028-86122628数字资源  028-86129091
返回顶部
成图动态
媒体回音
服务数据

构建“天府文化藏书体系” 成都图书馆“袁庭栋文化书库”开馆啦

2019-02-27 10:50:552026浏览量

    袁庭栋,著名巴蜀文化研究学者,从事学术研究长达数十年,出版各类著述30余种,多次出任央视与省市电视台的主讲嘉宾,热心成都城市文化的传播、保护、推广工作,所著《成都街巷志》一经出版,便在学术界与民间引起强烈反响。昨日,成都图书馆举行了“袁庭栋文化书库” 开馆仪式。“袁庭栋文化书库”内的藏书、剪报及手稿等资料均来自袁庭栋的无私捐赠。书库藏书共计6233种6453册,其中以巴蜀文化、成都文化的书籍最有特色,数量共计1154种1211册。经调查,这一部分的新平装书种类在成都公私藏书中位居第一。

    存世极为罕见 木刻版片和川剧折子记谱本尤为珍贵

    昨日记者在成都图书馆六楼地方文献室袁庭栋文化书库内看到,这里陈列着袁庭栋收藏了几十年的“宝贝”。“在家里它们都挤在一个小书房里,没有想到放到这里了,都占了这么大的空间呢!”袁庭栋一边赞叹,一边介绍说,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收藏图书。在众多藏书中,木刻版片和一套川剧折子记谱本尤为珍贵。

    他说,自宋代以来,成都就是我国雕版印刷的中心之一,直至清代,在卧龙桥和学道街地区仍有刻印书铺数十家。新中国成立之后,部分木刻版片被集中到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借用文殊院房屋数间,存放并清理了这些木刻版片之后,选出几部完整的木刻版片印刷少量的线装书籍。上世纪80年代,他用四本自己写的著作从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盛寄萍手中换得《春秋左传》木刻版片一块、《蜀典》木刻版片一块珍藏于家,作为对成都文化的怀念。目前成都,古代经典的木刻版片存世极为罕见,袁庭栋将这两块木刻版片捐赠出来,供广大古代文化爱好者观赏。

    四川人民出版社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著名川剧折子戏的记谱本一套也是袁庭栋格外看重的。他告诉记者,该书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周慕莲、张德成、杨云凤、阳友鹤、廖静秋、吴晓雷、竞华、袁玉堕等唱腔;著名的鼓师王官福司鼓;著名音乐家邱仲彭等用简谱记谱;唱腔曲牌和锣鼓点标记清楚。袁庭栋自豪地说道: “这样的川剧记谱本此后再也没有出版过,目前已成为川剧艺术的珍贵文献。”

    除藏书以外,此次捐赠数量最大的是袁庭栋三十多年用剪报方式收集的文化研究资料,主要集中在巴蜀文化和古代饮食文化两个方面。通过数十年的分类积累,剪报数以万计。袁庭栋在写作《成都街巷志》一书时,大量的点滴资料中有不少都是从剪报之中而来。

    “裸捐”毕生藏书 连几天前刚买的书都捐献出来了

    袁庭栋的藏书不仅价值极高且数量庞大,他说:“书多了,一面是喜,一面是忧。喜就不说了,忧的是书太多,连搬家都不敢轻举妄动,更重要的是我要考虑这些书的归宿。对我来讲,这是一件大事。”袁庭栋表示,他此番捐出毕生藏书,有三个心愿:一是避免后人不加爱惜,使书籍星流云散,建立一个专业性的书库并永远免费开放,让这些书籍永远地真正地发挥作用;二是通过成都图书馆提供有利条件,把自己的藏书供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巴蜀地方文化有兴趣的读者使用,为培养新人出一分力;三是起个带头作用,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也能把他们的藏书、手稿捐出来。

    袁庭栋说,在没有网络时,文化爱好者查资料很难。过去他为了找资料,除了图书馆就是拼命买书,这些捐赠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自己买的。过去,袁庭栋买书四大渠道:书店、邮购、旧书摊、向个人购买。他认为,如今这些书放在这里可以给业余爱好成都文化的朋友提供一个查阅资料温暖喝茶的地方,是多么幸福。

   “我今年79岁,我一直想这些书可以用于继续学习。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不搞这行,没有办法传给她。感谢成都图书馆愿意收藏这些书,你们都是书籍主人。”袁庭栋笑言,此次捐赠藏书是“裸捐”,他甚至连前几天刚在上海买的《西蜀方言》都捐献出来了。女儿曾想要留下几本父亲的藏书作为纪念,都被他拒绝了。

与现有馆藏资源融合

    成图构建较完备“天府文化藏书体系”

    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介绍说,成都图书馆于2018年8月31日正式启动“袁庭栋文化书库”的建设工作。他们非常重视袁庭栋先生此次的捐赠,并特意将“袁庭栋文化书库”设置在地方文献部,使书库藏书与成都图书馆现有2万余册馆藏地方文献资源融合,构成较为完备的“天府文化藏书体系”。

    他说,未来,成都图书馆将致力打造“成都文献中心”。届时“成都文献中心”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精神与文化的浓缩,更是城市变迁的缩影,也是一个城市回首与展望的交界,也将成为天府文化传承的新名片、新地标。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天府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谭继和评价说:“书库在公共图书馆出现这一趋势,既是传统又是创新。而这个书库的书籍突出天府文献特色,给爱好者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平台。”成都籍历史学家、澳门大学教授王笛说,书库的建立不仅是对学者,还对一般读者非常有用。比如大家在看袁庭栋的《成都街巷志》时,看到袁庭栋收集的资料,想知道进一步的信息,就可以“顺藤摸瓜”,把课题进一步扩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本报记者 王嘉 摄影报道


成都日报     2019.2.27   09版